11月21日下午14时,由惠民县教育和体育局、司法局相关负责人组成的调研团队,专程走进淄博德志学校,围绕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展开专题调研,挖掘贴合专门教育学生特点的心理育人经验。

作为专注于专门教育的学校,我校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情绪调节能力较弱、自我认知不足等问题,构建了一套“精准化、个性化”的心理工作体系,成为此次调研的核心关注点。调研团队首先翻阅了学生“心理成长档案”,档案中不仅记录着每位学生入学时的心理评估结果,更详细标注了日常情绪波动、每一次心理辅导的重点内容及阶段性成长变化——从最初不愿与人交流、易产生抵触情绪,到逐渐主动参与集体活动、能理性表达诉求,学生的心理转变轨迹清晰可辨。德志学校校长邓庭保向调研团队介绍:“我们坚持‘一人一档、动态跟踪’,根据学生心理变化及时调整辅导策略,确保每一次干预都精准对接需求。”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模式,让惠民县教育和体育局政策法规科科长丁利由衷称赞道:“把心理工作做细到每一个学生,真正体现了专门教育‘因材施教’的核心。”
在心理活动区,副校长周孟介绍:“除了一对一的个体辅导,我们还经常开展感恩演讲、励志分享等活动,像之前举办的‘心怀感恩,励志成才’演讲比赛,就帮助很多学生突破了表达障碍,在讲述中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”。调研团队成员、惠民县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股长郑光雯表示,这种“团体赋能+活动渗透”的方式,既营造了积极的心理氛围,又让心理教育更具感染力,对专门教育学生的心灵重建尤为重要。
座谈会上,双方围绕 “专门教育心理工作的难点与突破点” 展开深入交流。调研团队详细询问了我校心理教师配备、家校协同机制等情况,对我校 “心理辅导与德育教育深度融合” 的做法高度认可。惠民县实验中学校长任秀忠表示,德志学校的实践为其他学校开展特殊学生心理工作提供了宝贵参考,未来可加强校际交流,共享心理育人经验。
此次调研不仅展现了我校在专门教育心理工作上的扎实成效,更为区域内专门教育心理育人体系完善提供了实践参考。未来,我校将继续深化心理工作内涵,不断优化辅导模式,为学生心灵成长筑牢防线,助力他们以健康心态拥抱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