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志心理案例:叛逆期“倔强”女孩的背后只想打败爸爸
来自山东济南叛逆期的“小刺猬”女孩心理个案辅导:
基本资料:小玉,女,15岁,山东济南,厌学弃学,作息不规律,抽烟喝酒打架,去娱乐场所等。来德志之前去过三所教育学校,但是教育转化效果均不理想。
入学时,我参与接待小玉和她的父母,之前招生的老师跟我讲过该生曾去过武校,体力较好。见到小玉和爸妈时,一家人神情均有些紧张。到心理中心的咨询里,还没落座,小玉和爸爸的冲突便爆发了。我赶紧寻求支援,请求其他老师的协助,避免父女俩发生进一步的肢体冲突。可是,后来小玉很快就平静下来了,很顺从地跟着我去到其他的接待室。知道爸妈离开了学校,小玉情绪稳定了。顺理成章,我也成为了小玉的心理辅导老师。
后来,小玉跟我说,她当时是因为恐惧,才想要跟爸爸对抗。因为在其他类似学校的时候,一直很担心害怕,学校的氛围很糟糕,教官是绝对的权威,学生只有服从。而在这里,跟老师的关系就像是朋友一样,所以小玉很快就开始适应学校的生活了。但入校刚开始的时候,小玉老是觉得老师在针对她,于是跟老师对着来,经常和带班老师发生矛盾冲突,不服管教,不听从老师的教导。
润物细无声
带班老师经常跟小玉谈心,班级的氛围也让小玉逐渐开始融入到班集体,跟班上同学都能够融洽相处。小玉内在的变化和外在的变化也在一点一点地发生。小玉开始自我反思,在第二次心理辅导时,小玉跟心理老师说,“我做好了,老师也没必要跟我计较了。”小玉觉得老师跟自己也无冤无仇,不就是打扫个卫生,或者有一些队列训练这类的课程,老师有什么必要去针对她,于是小玉的态度开始慢慢改变,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,也开始听从老师的教导。期间,班主任也反馈说小玉的态度及人际关系有些变化了,不会跟老师对着来了。
小玉还开始思考自己以后的目标和规划,之前认为上学没什么用,觉得上学就是去玩,去捣乱。但是仔细想想,上学的话,自己待的环境好歹是个学校。如果不上学的话,自己接触的人员就都是一些社会上的混混。
心理辅导时,运用情绪卡,小玉还了解到自己的情绪状态也有了一些变化。虽然有时还是会有些浮躁,跟同学会有一些矛盾,会很生气、不理解。以前的脾气一点就着,但是现在,没那么暴躁了。小玉说,“别人说我一句,都懒得理他。”
叛逆的背后只是想“打败”爸爸
进一步的心理辅导了解到,原来小玉的叛逆来自于和父亲的关系状态未能处理好。在OH卡解读过程中,小玉坦言,很恐惧爸爸。在小玉眼里,小的时候,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,平时都是保姆带着,很少能见到爸爸妈妈,但是一直渴望能和父母在一起相处。爸爸为了弥补对女儿陪伴的缺失,所以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,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。
但是到青春期,懵懂的孩子拿着爸爸给的“爱”到外面肆意挥霍,开始文章开头描述的各种玩法。这时爸爸又开始对女儿严厉地管教,所以,孩子很惧怕爸爸,不敢在家里待。小玉想挑战爸爸的权威,却无能为力,在小玉眼里,爸爸就是绝对的权威。
于是在其他场合,遇到有权威时,无意识中,小玉逮着机会就会尝试去挑战。比如在学校,小玉会故意挑战老师,老师让写作业,偏不写。用小玉的话说,老师如果不说必须要写作业,可能还会写,老师一说要写作业,就绝对不会写。但是最终战胜不了爸爸的权威,于是小玉被送往一个又一个类似这种封闭式学校。尽管第一次被送到这种学校时,很恐惧,第一次离家,第一次寄宿,第一次过集体生活,都让小玉印象深刻。
但是,每一次去到这类学校,小玉不仅没有太大改变,和爸爸的隔阂也越来越深,变得难以跟爸爸沟通,也不理解爸爸的做法。包括刚开始来到德志学校时,小玉很抗拒,觉得爸爸是抛弃她,不想管她了。
来到德志学校一段时间之后,小玉的心结逐渐开始打开。而这一点的背后,也藏着一个小秘密,那就是在小玉内心,其实一直希望爸爸看到自己的改变。
小玉在德志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还在继续,我们期待她更进一步的成长和变化。